理论内容要点梳理
日期:2023-12-03 16:10:48 来源: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思想。紧接着,在我们中国人的不断地进步下,我们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为我们大家带来了新的理论成果,那就是理论。理论是以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理论被中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这一理论大多数表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7年9月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理论”。。理论历来都是政治考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掌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必然要求,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将理论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做一个梳理,以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之,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理论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的方法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对于实现国家统一,理论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一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也就是“一国两制”。
以上就是理论内容的核心要点,对这些核心要点的掌握是答对邓论相关题目的一个基础,希望我们大家领悟掌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