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7人集体氯化氢中毒 厂方竟说“不是事故”
日期:2023-11-02 17:24:07 来源:常见问题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关闭】
本报讯 (记者顾盈华)前天晚上,位于宝山的一家电路板公司氯化氢泄漏,导致27名工人集体中毒。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卫监、疾控等多个部门连夜到现场展开调查,初步认定是员工误操作,导致化学剂量过多而发生化学反应。经过10多名铁路中心医院急诊医务人员的紧张抢救,现已全无生命之忧。昨天上午,23名症状较轻的工人已经陆续出院,还有4名伴有胸闷、咳嗽、咽痛等症状的病人继续留院观察。不过令记者惊讶的是,27名员工所在的上海欣丰卓群电路板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却表示,员工现在已经安全出院,这在业内稀松平常,“不是事故”,甚至这些员工本就“不需要送医院”。27个工人氯化氢中毒“昨天晚上10点左右,我正在无尘室工作,突然闻到强烈的刺激气味。”26岁工人唐如均在铁路中心医院补液室呆了一个晚上,昨天上午,他向记者描述了前晚氯化氢中毒的情况,“当时好像一种塑胶味道,起初以为味道会很快过去;不料气味却越来越浓,直到后来我感到眼睛刺痛,同时开始咳嗽。”唐如均说,大约在房间里憋了10多分钟,听到门外有人叫喊,才跑出门去,这才发现同时一起工作的两个车间的同事,都纷纷向外逃散。所幸的是,唐如均的病情并不严重,经过输液、激素等处理,已无大碍。在补液室,记者看到唐如均20多名同事,都是20多岁外地来沪打工的年轻人,并排坐着,盖着御寒的被子,在补液室折腾了一个晚上后,看上去很疲倦,一个个红着眼睛。急诊内科副主任周天益和记者说,这些病人送来的时候,有胸闷、咳嗽、咳痰带血等症状。除了来自四川的闻洪等4人,仍有呼吸困难、头晕、嗓子痛等症状,必须留院观察,其他病人都已陆续出院。周天益说,由于呼吸道损伤的复杂性,这些病人在未来几天仍然有可能出现气道粘膜水肿、盐酸过敏等预料不到的反应,严重的呼吸困难还可能窒息,因此必须留院观察两天。厂方否认“事故”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氯化氢中毒发生在欣丰卓群电路板有限公司二楼的蚀刻室。公司工程部经理周华青说,到今天都没有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只是含糊其词地表示,“可能是一种钠盐液体加到氯化氢里,产生了化学反应,导致氯化氢气体大量挥发。”不过欣丰卓群电路板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否认前晚发生的是“事故”。市场部胡美惠说,事故的起因是“员工在加盐酸时没有加好,”并且一再指出,“这不算是‘事故’,我只是想跟你谈‘这件事情’。”她和记者说,这样的事情在同类厂家中很正常。“只要是做我们这一行的,都不会感觉这是一个事故,只是剂量过多。”“氯化氢是有刺激的气体,吸入后会出现咽喉疼痛、干咳等症状,”胡美惠说,“诊断下来这些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基本都没问题,像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送医院。”2小时后浓度仍然超标上海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确定,这是一起氯化氢中毒事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据悉,事故发生后2个小时,卫监人员前往欣丰卓群电路板有限公司,测量了现场空气中的氯化氢浓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工作场所氯化氢的最高允许值是每立方米7.5毫克,但在事故之后2个小时,在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卫监人员在“欣丰卓群”测出的氯化氢浓度仍然略高于最高允许值。虽然中毒程度并不深,但人数众多却引起有关部门的格外的重视。根据卫生部2002年5月1日施行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解决的方法》:按照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属于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属于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