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动态

联泓新科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4-01-04 03:10:46 来源:媒体动态

  公司所属的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和特种材料行业是新材料板块重要领域,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自给率低、最亟需发展的领域。根据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数据,经过“十三五”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化工新材料行业整体自给率达到了61%,与“十二五”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高端产品任旧存在明显的差距和短板,部分产品占比相比来说较低,甚至存在空白。“十四五”以来,国家对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强,特别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及相关行动方案的出台,与双碳政策高度融合的新材料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新能源光伏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良机。

  先进高分子材料最重要的包含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大范围的应用于国民经济与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先进高分子材料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工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房地产、医疗器械、生活消费品及航天军工等均保持高速发展。

  (1)新能源光伏材料:能源结构转变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而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依照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我国太阳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随着全球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减排目标,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识,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迅猛增长。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在硅片、电池片、胶膜、组件等主要环节,中国产量已达到90%或以上的较高全球占比。此外,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1-6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预计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85-100GW,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30GW。随着国内外光伏需求持续放量,EVA光伏胶膜料已成为EVA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EVA总体需求约38%。EVA作为光伏胶膜的主体材料,需求量将随着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而快速增加。

  图:传统单玻晶硅组件示意图(来源于福斯特(603806)《招股说明书》)

  (2)高端聚烯烃材料:高端聚烯烃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国高端聚烯烃表观消费量约1,200万吨,约占我国化工新材料消费量的40%,但也是自给率水平最低的化工新材料之一,自给率仅为41%,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和国产替代空间。

  由于具有耐热耐腐蚀、高强抗冲、透明性好、易加工等多方面的优异性能,除一次性消费领域外,PP专用料在耐用品应用领域具有稳定的成长空间。未来中国PP市场仍将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但市场格局将出现“低端同质化产能过剩、高端差异化供应不足”的两级分化局面。在材料轻量化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带动下,汽车轻量化专用料、透明料、管材料、薄壁注塑料、高熔体强度料等具有独特性能的高端PP产品仍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因此国内PP产品结构升级、高端化、专用化是大势所趋,高端PP产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

  (3)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是解决传统塑料污染的主要途径,随着全球及中国限塑政策逐步落地,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有望达到千万吨级别。

  PLA属于一种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是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之一,具有生物基和可降解的特点。PLA的耐热性和力学强度较高,能够兼容传统塑料加工工艺,可以适用现有的挤出成型、注塑成型、挤吹成型、纺丝、发泡等方式加工。同时,PLA还具备可完全生物降解、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环保餐具、包装、3D打印、纺织等领域。此外,由于PLA拥有着良好机械性能,常以特殊的比例与其它可降解塑料进行混合以提升材料强度。据统计,目前PLA国内产能14.5万吨,占全球产能约32%。随“十四五”规划、国家“双碳”目标及有关政策的推动及支持,PLA下游应用领域大幅扩展,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PPC属于新一代性能优异的“环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材料,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与其它生物可降解材料相比,PPC具有刚韧平衡性好、阻隔性好、透明度高、有效消耗二氧化碳等优点,是理想的一次性薄膜材料,可替代传统的不可降解材料,尤其在替代传统地膜材料方面具备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特种材料品类众多,应用领域涉及面广,是发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显示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军工建设的重要材料。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近年来我国特种材料发展迅速,在锂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1)新能源锂电材料:新能源锂电池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其原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及其溶剂、隔膜等。我国在锂电池主要材料方面均已位于世界前列,形成了千亿级市场规模,并在下游需求带动下高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空间巨大,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20%,预计销量将达到644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达到350GWh。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40%。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小动力及电动工具等下游领域的需求进一步释放,将带动锂电池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等相关行业及上游原材料快速增长。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主要由锂盐、溶剂、添加剂三部分构成,电解液所需的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的混合体系,碳酸酯溶剂约占电解液质量的80%。据高工锂电统计,受益于锂电行业持续快速地增长,预计到2025年锂电池电解液及溶剂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

  UHMWPE在锂电隔膜、板材/型材、纤维、管材、滤材、人造关节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耐非物理性腐蚀、耐低温等诸多优异性能,隔膜料和纤维料是UHMWPE的两大高端品种。UHMWPE隔膜料是锂电湿法隔膜的主材,UHMWPE纤维料可生产高性能特种纤维,主要使用在于防护、海洋工程、建筑、体育、纺织等相关领域,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2026年中国UHMWPE纤维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细致划分领域内将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到2025年UHMWPE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国内现有隔膜料、纤维料以进口为主,进口依存度约70%,UHMWPE产品兼具高成长性及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VC主要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应用,能大大的提升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对锂电池综合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要求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现有电池体系下,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量会促进提高。据高工锂电统计,作为最为常用的添加剂,VC占电解液添加剂总量40%以上,随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和锂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需求同步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VC需求量将超过7.5万吨,2021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市场空间广阔。

  (2)特种精细材料:特种精细材料品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涂料、医药、造纸、日化、纺织、农化、油墨、食品添加剂等领域,覆盖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特种精细材料行业的参与企业越来越多,行业成长迅速,材料精细化率稳步提高。

  E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精细材料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表面活性剂及聚醚大单体等EOD产品,其中由聚醚大单体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主要用于高铁、公路、桥梁和建筑领域;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日化、纺织、金属加工、光伏、乳液等领域。近年来EOD产品品类和用途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速。

  电子特气是集成电路、光电子、微电子,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发光器件和半导体材料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基础性材料,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晶圆制造材料。由于技术门槛高,电子特气(5N及以上)长期以来一直被外国巨头垄断,属于“卡脖子”战略关键材料,被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当前跨国公司主导了近九成国内半导体领域电子特气市场份额,国产化率不足15%。在国家鼓励关键战略材料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电子特气产业未来增长趋势明确,发展空间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公司是一家新材料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经过十余年的砥砺前行,公司从一片绿地成长为一家现代化高端新材料企业,经营业绩连创历史新高,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大单体、高性能减水剂、电子特气等主营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建有高附加值烯烃深加工产业链,运行有煤制甲醇、DMTO、EVA、PP、EO、EOD等多套先进装置,生产运营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持续聚焦新材料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共享发展理念,关注国家需要和市场紧缺的高端新材料“卡脖子”领域,重点在新能源材料(如光伏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生物材料(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质材料等)和特种材料(如特种精细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等领域,进行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布局,旨在建设优秀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打造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研发模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设立了国内领先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发平台和特种精细材料合成与应用平台,建有生物工程平台,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88项。

  依托领先的工艺技术、独特的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在行业和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材料企业”、“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已连续多年上榜“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山东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山东省化工新材料十强”。公司获评“2021中国精细化工百强”、“2021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2021年度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中国卓越管理公司”、“山东省高端化工领域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全景投资者关系金奖”,并获深交所2021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考评A级;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先生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改革尖兵”,当选为第十四届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公司股票已入选深证成指、深股通、富时罗素大盘股、沪深300备选股、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名单。

  公司持续专注新材料领域,主要产品包括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大单体、高性能减水剂、电子特气。

  公司EVA生产装置采用国际领先的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釜式法工艺,产品聚焦于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尤其是国内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生产难度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VA含量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光伏胶膜、电线电缆、高端运动鞋、热熔胶、涂覆膜等领域。目前公司EVA产品主要为光伏胶膜料、电线电缆料和高端鞋材料等高VA含量的高端产品。公司生产EVA的工艺流程概括为:乙烯、醋酸乙烯→压缩→反应→挤压造粒→风送→包装→EVA。

  公司PP专用料生产装置采用国际领先的陶氏化学公司(DowChemical)Unipol工艺,产品聚焦于高附加值的高端专用料方向,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汽车、家具、光纤电缆、建筑、医疗等。目前公司PP专用料产品主要为薄壁注塑PP专用料、高熔无规共聚PP专用料、高透明PP专用料。公司生产PP专用料的工艺流程概括为:丙烯、乙烯→反应→脱气→挤压造粒→风送→包装→PP。

  公司EO生产装置采用先进的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乙烯-氧气直接氧化法工艺。目前公司所处的山东省及邻近的河北、河南等省份环氧乙烷产能较小,公司EO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EO为合成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抗冻剂、消毒剂、增韧剂和增塑剂等的重要原料。公司生产EO的工艺流程概括为:乙烯+氧气→反应→吸收→解析→精制→存储→装车→EO。

  公司EOD生产装置采用意大利D.B.I.公司第五代PRESS工艺技术,产品聚焦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单体、高性能减水剂等下游方向,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在相关产品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应用服务和市场营销能力,广泛应用于日化、纺织、建筑、路桥、光伏、金属加工、农化、涂料、汽车、皮革等领域。目前公司EOD主要产品为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大单体、高性能减水剂。公司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大单体的工艺流程概括为:起始剂→前处理→加入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后处理→成品存储→切片→包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大单体;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工艺流程概括为:聚醚大单体+其它单体+引发剂→聚合反应→复配→聚羧酸减水剂。

  公司电子特气生产装置采用自有专利技术工艺,产品为电子级高纯氯气(CL2)、高纯氯化氢(HCL),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蚀刻、镀膜、掺杂、清扫等工序。公司电子特气生产流程概括为:液氯→提纯→电子级氯气;氯气+氢气→合成氯化氢→提纯→电子级氯化氢。

  公司拥有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通过框架采购、招标、询比价及议价、评比和审批等管理流程对生产原辅料、备品备件、工程物资等采购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的控制。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炭、甲醇和醋酸乙烯,采购模式以长协为主、零单为辅。

  公司产品定位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年度生产计划,以装置满负荷生产为排产原则,保持各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公司坚持“专业、团队、技术、服务、品牌”的营销理念,根据产品客户群体、下游市场特性等因素,分别采取直销、经销方式,产品以长约合同销售为主、零单销售为辅,结算方式主要为先款后货。

  公司以“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技术创新、产品精细”的研发理念,构建“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的研发模式,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发平台和特种精细材料合成与应用平台;同时,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公司牵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担任理事长单位,依托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化工新材料项目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2022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年度规划,积极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疫情反复等不利影响,努力发挥核心竞争优势,通过EVA装置技术升级扩能改造、运营提升、一体化协同效应发挥、产品结构优化、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新建产能有序释放等,各装置保持满负荷运行,主要能耗物耗指标进一步降低,下游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主要产品全产全销,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7亿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6.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5.30亿元,资产负债率45.43%。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施募投项目EVA管式尾技术升级扩能改造,同步进行碳酸酯装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与公用工程系统连接施工和检修,EVA等装置停车导致产品产销量减少、检修费用增加,影响净利润约1.63亿元;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影响一季度净利润约6,400万元。

  2022年二季度,受益于下游光伏行业需求旺盛,EVA产品供应趋紧,价格涨幅较大,公司EVA管式尾技术升级扩能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EVA光伏胶膜料比例大幅提升;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有效推进降本增效,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9亿元,创季度盈利新高。

  公司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核心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确立了“零责任事故,零人身伤害,零环境损害”的安全生产目标,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不安全行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事故预防体系建设,以风险管控为核心,落实全员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抓好环保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安全治理和环保管理的水平。疫情期间,公司开展了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了生产的安全稳定连续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强化工艺技术和设备管理,优化装置运行条件,保障各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主要装置经济技术指标进一步优化,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完成EVA管式尾技术升级扩能改造,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效果,装置运行周期延长,EVA产能增加,单位产品能耗降低约25%。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在先进高分子材料及特种精细材料细分领域市场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大高毛利率产品EVA、细分品类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等产品的比例。其中:

  (1)EVA产品继续巩固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果,产销联动,紧跟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全部排产高VA含量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光伏胶膜料排产占比稳定在80%以上;高弹性EVA鞋材专用料UL01833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销量同比稳中有升。

  (2)PP薄壁注塑专用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持续居于国内领先水平。高熔无规共聚透明PP专用料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是该领域主流供应商之一,市场开发有序推进,客户基础不断积累,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3)EOD产品紧贴消费升级趋势,聚焦高端化学品国产替代,持续开发绿色、低碳、环保的特种精细材料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特种表面活性剂产品销量持续稳步增长,同比增长约10%,其中金属加工用特种表面活性剂销售同比增长218%,光伏切割用特种表面活性剂销售取得突破,已成为业内主流国产原料。

  (4)电子特气产品方面,公司于2022年6月投资了华宇同方,其掌握多项电子级特种气体提纯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级氯化氢和氯气产品的国产化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新傲科技等行业知名半导体企业。

  (5)公司有序推进在建项目产品销售准备工作,聚焦高端市场,就锂电池溶剂用碳酸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相关产品,已与下游的电解液、锂电池隔膜、高端纤维等行业主要客户建立有效沟通,为产品销售打下基础。

  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新型锂电池材料产品开发与应用评价技术平台和高分子量烷氧化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并不断完善高端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开发和高端皮革加脂剂与不饱和高碳醇酯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公司充分运用研发平台优势,在锂电电解液添加剂、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等多个研发项目上实现突破,为公司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和特种材料等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9个新产品/新工艺的实验室研发、15个新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5个新产品的产业化。公司重视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报告期内申请专利42项,新增授权专利3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88项。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的产品定位,重点在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进行布局,公司还将在新能源新型关键材料、生物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和产业整合,努力实现规模和效益的跨越增长,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1)2022年6月,公司投资了华宇同方,主营电子特气等半导体材料和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材料,规划建设“1万吨/年高纯特气和3000吨/年碳酸亚乙烯酯项目”,项目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光伏、锂电行业。目前已启动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相关工作,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2)募投项目“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于2022年3月完成,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产品产量,能耗进一步降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显著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3)募投项目“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被列为2022年山东省实施类重大项目,已完成安评、能评、环评等审批手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技术优势突出,所需主要原料EO、二氧化碳、甲醇均为公司或子公司自产,与公司现有产业链充分协同,可实现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成本竞争优势明显。

  (4)“2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9万吨/年醋酸乙烯联合装置项目”已完成安评、能评、环评等审批手续,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实现在高端聚乙烯纤维料、锂电池隔膜材料领域的布局,实现EVA主要原料之一VA的完全自给,降低EVA原料成本,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项目”已入选江西省“5020”重点项目,已完成安评、能评、环评,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工艺技术 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均采用国际一流的工艺技术,并有效掌握应用与消化吸收;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公司已开发、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与核心生产工艺。 (二)独特的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 公司产业链条长,产品结构丰富,目前国内尚无完全相同的产业链布局;产品定位高端,毛利率高,抗风险能力强。 (三)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 公司具备完善的治理结构,并持续提升治理水平。经营层在董事会授权下,积极实施公司发展的策略,坚持自主经营,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高效性和灵活度。为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公司在创业之初就实现核心和骨干员工持股,经营层及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四)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 公司经营层及核心骨干主要来自国内外知名化工和新材料企业,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居行业领先水平。 (五)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拥有高水平的开发团队,骨干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知名化工新材料跨国公司。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的协同创新研发模式,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突出;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依托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化工新材料项目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六)综合的区位优势 公司生产基地所处的鲁南地区化工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完备,主要原料富集,在生产端较区域内竞争对手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公司研发和销售机构主要设置在华东腹地江苏常州,紧贴的经济发达的华东市场是国内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的重要消费市场,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 (七)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户资源 公司依托多年稳定的生产运行、积极的市场开拓、优质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技术服务,在行业和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同时,经过持续多年的市场深度开发和结构优化,公司已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经营渠道和客户资源,与主要客户保持了稳定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联泓新科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油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福斯特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